论述自然教育思想2篇

论述自然教育思想2篇论述自然教育思想 浅议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王红菊(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摘!要: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述自然教育思想2篇,供大家参考。

论述自然教育思想2篇

篇一:论述自然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 “ 自 然教育” 思想王红菊(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摘!要: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是以其哲学和政治观点为基础的,而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则是其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

 尤为一提的是, 他的 “ 自 然教育论” 的提出,比西方最早表达自 然教育思想的名著— — —法国卢梭的 《爱弥儿》的出版时间早了 %$$ 多年。

 本文拟对他的 “自然教育” 思想作以简单评析,以求更好地借鉴古人教育思想的精华。关键词:王守仁;自然教育;思想!" #$"% &’()*+"’ , -$.)*$/ 01)2$.3("$/ 4’()%’.56,.*$2.:

 &’() *+,-./( 01 2+/ 3’4,-1 05/’6014 7+06,1,7+/. ’(5 /5-8’2,. 0( 90() :;(’12;< =’1/5 ,( 7+06,1,7+08’6 ’(57,60208’6 >0/?1, +01 8,44/(2 ,( 8+065./(’ 1 /5-8’20,( 01 2+/ /11/(8/ ,3 +01 /5-8’20,(’6 2+,-)+2< @+/./ 01 12066 4-8+ 2, 1’; ’A,-2+01 B’2-.’6 C5-8’20,( ?+08+ ?’1 4,./ 2+’( %$$ ;/’.1 /’.60/. 2+’( D040/. 2+’2 ?’1 2+/ /’.60/12 A,,E 2, /F7./11 2+/ (’2-.’6 /5-G8’20,(’6 2+,-)+2 ’(5 ?.022/( A; 2+/ ,-212’(50() H./(8+ 2+0(E/., I,-11/’-< @+01 7’7/. ?066 4’E/ 1,4/ 8,44/(21 ,( ’(5 ’(’6;G1/1 ,3 +01 (’2-.’6 /5-8’20,(’6 2+,-)+2 0( ,.5/. 2, 5.’? 6/11,(1 3.,4 02 ,. -1/ 02 J-12 3,. ./3/./(8/<7+8 9(*1,:

 &’() *+,-./(; B’2-.’6 C5-8’20,(; 2+,-)+2中图分类号:

 KL$ M$N%< LO!!!文献标识码:

 D!!!文章编号:P$$$GQ"Q" (%$$Q)

 $%G$$$#G$%!!一、王守仁简介王守仁 (PL"% M PQ%O)

 , 字伯安, 浙江余姚人, 曾在绍兴阳明洞隐居,创办阳明书院, 人称阳明先生, 是明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是明代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 其哲学思想继承并发挥了南宋理学家陆九渊 “ 心学” 主张, 提出 “ 心即理” 、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等观点。

 他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从 “心” 中派生出来的,客观事物之所以存在不过是人们知觉作用的结果, 王守仁的哲学观点已从陆九渊的“心外无物” 发展到最纯粹的唯我论, 把思孟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推向顶峰。二、王守仁的 “自 然教育” 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哲学和政治观点为基础的。

 通过教育 “去人欲” ,求良知, 是王守仁的教育主张; 从“致良知” 入手,使常人 “ 明人伦” , 是他的教育目 的。

 他这种 “去人欲” 、 “致良知” 、 “明人伦” 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目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具有封建道德品质的圣贤人物, 借此维护封建的伦常关系,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

 这一目 的自然同当今社会主义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目 的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王守仁为实现他的教育目 的而采用的许多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对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精华是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 尤其是他的 “ 自 然教育论” 的提出, 比西方最早表达自 然教育思想的名著法国卢梭的 《爱弥儿》的出版时间早了 %$$ 多年。

 为了更好地借鉴古人教育思想的精华,本文拟对王守仁的 “自 然教育” 思想作以简单评析。P< 揭露、批判传统儿童教育王守仁生活的那个时代, 在蒙学中盛行体罚儿童的教育方法,他们约束幼儿行为,不能以 “礼” 来诱导孩子, 不能用 “善” 来加以培养。

 王守仁批评了 当 时的童蒙教育, 他说: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 日 惟督之以句读课仿, 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这样的做法在王守仁看来, 是求其为善而事实却驱之于恶,完全违反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这样做的结果,造成儿童 “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 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 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这段描述, 是对当时封建教育的真实写照,王守仁将传统的体罚儿童的方法及其恶劣后果揭露得淋漓尽致。%< 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志趣王守仁在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说, “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推挠之则哀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 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 沾被卉木, 莫不萌动发越, 自#第 %P 卷!第 % 期!R,6< %P B,<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STUIBDV TH *WXYUDB XTVVCKC TH C:UXD@WTB%$$Q 年 % 月!H/A< %$$Q!作者简介:

 王红菊,PN"Z 年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 %$$# 级硕士生。  万方数据

 然日长月 化;若冰霜剥落, 则生意萧索, 日 就枯槁矣。” 王守仁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有关儿童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教育必须适合儿童的生理、 心理特点, 符合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

 王守仁把儿童比做刚刚萌芽的草木, 认为顺其自 然就会枝繁叶茂, 摧挠它就会枯萎。

 我们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方法去对待儿童,应当采用儿童能够接受的方法,不断鼓励儿童,让他们体验鼓舞与喜悦, 从内心感到愉快, “ 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 , 促使其自 然发展。

 这段精辟的议论大致道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的主旨, 包含了正确的儿童心理学的观点,表明他具有浓厚的自 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倾向。从这段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王守仁不仅注意到儿童的心理特征,还注意到儿童的兴趣之所在,教育在于顺其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不是强制就范, 扼杀个性。

 儿童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 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习才会有主动性、积极性,他们才能像 “ 时雨春风” 滋润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发,反之,则像遭遇冰霜的花朵一样凋零枯萎。!" 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王守仁认为,人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个从婴儿到成人的发展过程,有它的阶段性。“ 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 出胎后方始能啼,既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能立能行, 能持能负, 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 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一个人从婴儿发展到成人的自然顺序,每一阶段都各有特点。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 王守仁主张对儿童进行教育要注意 “从本原上渐盈科而进” ,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要顺着他 “ 精气日 足, 筋力日 强, 聪明日开” 的顺序为学, 根据每一阶段的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和组织教学。#" 教育要 “随人分限所及” ,量力施教王守仁认为,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 , “ 分限”指的便是儿童智力发展所达到的水平, 教学要考虑儿童不断变化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适应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既不能低于 “ 分限” , 又不能超越 “ 分限” ,也就是教学要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王守仁还以浇树为例阐发了这个道理。

 他说:

 “ 如树有这些萌芽, 只把这些水去灌溉。

 萌芽再长,便又加水。

 自 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 皆是随其分限所及。

 若些小萌芽, 有一桶水在, 尽要倾上,便浸坏它了。”王守仁认为,人的资质各有不同,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因人而异。

 优秀的教师犹如良医治病,根据不同病症、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案, 对症下药, 目 的是为了把病治好。

 一个好的老师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资质、才能、智力发展水平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王守仁还从 “ 随人分限所及” 的观点出发, 提出要使儿童学有余力的教育观点, 王守仁并不提倡儿童潜能的最大挖掘,而是主张 “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 止可授以一百字” ,他说 “授书不在徒多, 但贵精熟” ,唯有如此,儿童学习起来才能 “无厌苦之患,而有自 得之美” 。

 这对我们今天调整课程体系、压缩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很有启  万方数据发意义的。三、王守仁 “自 然教育” 思想的积极意义王守仁 “自然教育” 思想主要体现在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进其自然发展。

 就儿童教学方法而论, 王守仁在我国古代是颇有见地的教育家之一, 他关于童蒙教育的理论的核心是教育原则与方法应当适应儿童身心的发展水平, 这一见解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儿童必须顺应儿童生长的特点,适应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心理自然,决不能压迫他们,束缚他们。王守仁提倡儿童教育要根据儿童 “乐嬉游” 的特点进行诱导, “嬉游” 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 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是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儿童阶段最适合并最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

 现在我们都知道,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游戏过程中,儿童能够 “活动四肢、认识环境、了解物性、锻炼思想、学会做人”,并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能够给儿童欢乐、 自 由、 满足。

 儿童在 “ 嬉游”中,心境 “喜悦”, 在这种情绪下进行学习, 儿童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以及思考活动都会出现最佳状态,所以王守仁的 “乐嬉游”的见解,在今天也不失其积极意义。在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里, 包含了承认并注重儿童个别差异的观点,这也正是现代素质教育所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观念。

 儿童的个性多样化,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 需求、习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而缩小这种差异也有现实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教师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给儿童一定的自由度,创造适宜的、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个性潜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确立不同的培养目 标,指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其多元发展。王守仁生活在明代中后期, 当时中国社会已经开始有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并且初步地反映到思想领域中来。王守仁自 然教育思想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折射, 是对传统的革新,是先进的,带有深刻启发性。儿童的发展不仅仅是获得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技能,只有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 的, 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才是我们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依据。

 在 $% 世纪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违反儿童本性的现象。

 王守仁富有哲人的智慧的童蒙教育理论和见解, 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进步理论,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仍然有其借鉴价值,值得后人珍视。参考文献:[%] & 孟承宪"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 [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宋本成, 邓永凯" 中国古代教育家教育及教学思想评介 [ ’]( 呼和浩特: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 唐淑, 钟昭华" 中国学前教育史"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李雅琴" 王守仁教育心理思想初探 [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 月

篇二:论述自然教育思想

29 卷第 3 期2015 年 3 月白 城 师 范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Vol. 29,No. 3Mar. ,2015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概述汪小红(四川外国语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400031)摘要:《爱弥儿》是人类教育学史上一本关于自然教育思想的伟大教育学著作,作为自然教育积极倡导者的卢梭在其中全面阐释了他的新教育思想:教育要以遵循自然为根本原则,以此来培养全面、自由、自然发展的“自然人”。笔者着重从自然教育的含义、目标、原则、内容以及方法几个方面对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概述。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中图分类号:G40 -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15)03-0012-04收稿日期:2014 -12 -29作者简介:汪小红(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教学。卢梭,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自然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在 18 世纪的法国,随着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兴起了激烈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作为启蒙运动的伟大精神领袖,卢梭通过他的《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伊丝》《爱弥儿》(又名《论教育》)等一系列著作,激烈批判了封建主义压抑人类自然天性的旧教育,全力倡导顺应自然、服从人类天性的新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终极目标的自然教育。在卢梭反封建的一系列著作中,《爱弥儿》是其通过 20 年的构思和 3 年的撰写,于 1762年正式出版的伟大优秀之作。在写给朋友德·马勒塞尔伯先生的信中,卢梭曾说:“我从中掌握的全部精神智慧,部分地分散于我的三部主要著作,即第一篇论文、《论不平等》和《论教育》,三部著作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整体。”[1] 可见,在卢梭心目中,《爱弥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无与伦比,而他所强烈主张的自然教育思想正是在其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一、自然教育的含义所谓自然教育,在卢梭看来,就是指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法则,遵循人的天性,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自然、自由的发展。卢梭在《爱弥儿》第一卷开端即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2] 在他看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一切罪恶都来源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过自然教育来维护并发展人的自然天性。所以教育必须要“回归自然”。卢梭还说,“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3] 那么,能够赐予人们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和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教育呢?对此,卢梭进一步指出,“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4]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共同培养起来,而不是由某一个或某两个单独的教育所培养成的。只不过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不过,我们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通通都管得到呢?”[5] 也就是说,卢梭认为,只有当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相互协调,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由于自然的教育是人所不能2 1

 控制的,所以无法使其向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靠拢,而只能使后两种教育围绕着自然的教育而进行,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才能得到圆满的结合。换言之,只有将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这两种教育与儿童自然的天性相协调一致,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的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二、自然教育的目标与原则(一)自然教育的目标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天性不受约束,自然、自由发展的人。“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6] 而“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7] 基于此,可以看到,卢梭所要培养的“自然人”是独立自主,体现自己独特价值的人;是平等自由,追求高尚道德的人;是自由发展,能力和智力非常高的人。教育当“回归自然”,自然决定了一个人该成为的那种人。“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8] 他又指出,要培养“自然人”,并不是一定要让他成为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进森林中去,而是“只要他处在社会生活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人的偏见拖进漩涡里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9] 要让他成为社会中的“自然人”而不是原始森林中的“野蛮人”,要教他始终保持着他那清醒的头脑,要教他知道如何在社会中谋生又能够不被世俗的各种偏见、权威和种种欲望所控制。“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在其所生存的社会中尽到他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又能保持他自身纯洁天性的人,是身心和谐、自由发展的”自然人”。(二)自然教育的原则卢梭指出,自然教育最根本的原则是:“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10] 这是因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11] 人们要改变以前对儿童的错误看法,要正确地认识儿童、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自然天性来实施自然的教育。既然“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12] ,那么我们在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时候,自当遵循自然的法则和秩序,如果我们一定要违背这个法则,打乱这个秩序,那我们只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只会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13]卢梭坚持认为,儿童有着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非要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无疑是这世间最愚蠢的事情。因此,他强烈反对在儿童的心灵成熟前就向他们灌输种种成人的东西以免损害他们纯真的心灵,正如他所说,“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14] 可以发现,与传统的教育相反,在卢梭看来,应该是儿童而不是作为成人的教师当成为整个教育的中心,儿童当是教育的主体。其主张与美国近代教育家约翰·杜威所提倡的“儿童中心”的教育观相一致。约翰·杜威在其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也曾指出:“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15]三、自然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卢梭认为,在自然教育的原则指导之下,为了达到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应当从儿童的天性出发,根据他们各个年龄阶段的具体特征和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这样的教育思想在《爱弥儿》一书中的教学阶段理论当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正是基于对儿童的自然天性、年龄特征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的考虑,卢梭主要将教育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并且对每一阶段都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除此之外,卢梭基于女子不同于男子的性别特征所提出的关于女子教育的思想,也是其自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第一个阶段(0 -2 岁)这一阶段为婴儿时期的教育,卢梭在《爱弥儿》第一卷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卢梭指出,在这个阶段,儿童身体羸弱,不会讲话,发展还很不成熟,且不具备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这一阶段教育的重心是儿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主张对其进行体能锻炼来增强他们的体质,抵抗疾病的侵袭,促使他们身体得到健康、自然的发展。他指出,对儿童身体的养育要合乎自然,如要给他们活动的自由,3 1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概述

 不要把他的身体包裹得太紧,要让他们的四肢在没有约束的状态下自由地活动,要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摸、去感觉事物;要注意他们的饮食,符合自然的要求;要保证他们充足的睡眠等。卢梭还认为,“城市是坑陷人类的深渊”,[16] 所以他主张把婴儿送去乡村,妇女也应当到乡村去进行分娩,要亲自而不是请别的什么人来哺乳自己孩子。只有合乎自然的秩序和安排,才能促使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才能为以后的人生做好准备。(二)第二个阶段(2 -12 岁)卢梭在《爱弥儿》第二卷中详细论述了这一阶段———儿童时期的教育。儿童慢慢学会了说话,体力开始不断增强,“有了体力,他们运用体力的智慧也跟着发展起来”,[17] 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正是在这第二个阶段开始了他个人的生活”,[18] 并能逐渐意识到自己。一方面,这一阶段以对儿童进行感觉教育为主,因为儿童还处在理智睡眠期,而他们的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趋向成熟,所以首先要锻炼的是他们的感官而非理智。由于理智这个官能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最难于发展,所以卢梭强烈批评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理性教育,他毫不客气地指出,“用理性去教育孩子,是洛克的一个重要原理;这个原理在今天是最时髦不过了;然而在我看来,它虽然是那样时髦,但远远不能说明它是可靠的;就我来说,我发现,再没有谁比那些受过许多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的了”。[19] 而由于读书也是理性教育的一部分,所以这一时期儿童还不适宜读书,成人只需慎重选择儿童周围的事物,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继续丰富他们的记忆,增强他们的判断力就可以了。另一方面,这一阶段还要注意对儿童进行一些基本道德方面的教育,要教他们掌握一些道德观念和道德法则,如“绝不损害别人”[20] ,在方法上要“行动多于口训”,[21] 最好是利用“自然后果法”,让儿童承受由于他们自身的不良或错误行为所导致的自然后果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如儿童打破他房间的窗户,那就让他在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受风吹,甚至把他关在一间没有窗子的黑屋里,让他自己承受自己打破窗户的不良后果,最终自觉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22] 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对他们的身体锻炼,以便日后为发展他们的智慧做好准备。(三)第三个阶段(12 -15 岁)在《爱弥儿》第三卷中,卢梭对儿童少年时期的教育加以充分论述。他指出,伴随着儿童身体越来越强壮,他们的体力得到快速提高,好奇心也越来越强烈,而且理性开始发展了,能够对事物进行一些较为深入地思考,因此这一阶段主要以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为主。在知识教育方面,卢梭主张选择那些有用且能增进他们聪明才智的学习内容,如自然科学,而不是那些他们不可能理解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他把培养儿童爱好学问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注重陶冶他们的情操。在学习方法上,卢梭强烈反对那种只知道啃书本的长篇大论的口头解释,提倡在实际活动中主动地学习。他说:“我对书是很憎恨的,因为它只能教我们谈论我们实际上是不知道的东西。”[23] 由于只有有形的物质的东西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所以他还主张直观教学和发现教学,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要揭示知识的用途。不直接教学生学问,而是让他自己去发现学问,不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劳动教育方面,卢梭认为儿童当学会劳动。他指出,学生必须学一门职业,能够依靠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来过上自由的生活,保持自己的尊严,而“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24] 卢梭希望通过劳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复思考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协调发展。正如他说“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25](四)第四个阶段(15 -20 岁)这一阶段为青年时期。卢梭在《爱弥儿》第四卷中指出,15 岁以后,儿童从乡村返回城市,进入社会,学习如何做一个社会中的“自然人”。在这一时期,卢梭主张以道德教育为主。由于儿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般的欲望,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在迅速成型。因此急需发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原则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服从内在良心的指导,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于是“他将做一切他认为是有用的和良好的事情。他不做任何多余的事,他知道凡是不适合于他那样年龄的人去做的事,对他来说就没有一样是有用处的,就没有一样是有好处的”。[26] 卢梭主张通过参观、示范等方法,通过研究所处的社会和社会中的人,青年能够将其作为天性的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其他人,对人类产生广泛的怜悯之情,做一个心中充满爱的有道德的人。可以看到,宗教教育也是这一时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4 1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第 29 卷 第 3 期

 面。除此之外,青年时期的爱情教育也应当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要根据青年不同发展阶段的自然天性来正确对待和处理爱情中的问题。(五)女子教育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中详细论述了女子所应接受的教育。因为是大自然安排了女子有着不同于男子的性别特征,所以对女子应表示出同男子一样的尊重,而且她们理当接受不同于男子的教育。这其实正是他教育当“回归自然”思想和培养“自然人”目标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他说“要女人受女人的教育,使她们喜欢女性的工作,使她们为人谦逊,使她们勤于持家”。[27] 在卢梭看来,因为女子的天职是相夫教子,所以...

推荐访问:论述自然教育思想 论述 自然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