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菁选五篇(精选文档)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1  我们的家园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天空是那么蓝,河水是那么清,森林是那么密,可是又有谁曾认真倾听过这美丽背后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菁选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对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菁选五篇(精选文档)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1

  我们的家园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天空是那么蓝,河水是那么清,森林是那么密,可是又有谁曾认真倾听过这美丽背后所隐藏着默默哭泣?又有谁曾真正重视过这美丽背后所充斥着的无声的抗诉?你可曾看到浓密的黑烟遮住了蓝天?您可曾见到那墨黑的废水污染了碧河?你可曾听到树林临伐前的呼救?您可曾闻到鸟儿在枪口下绝望的哀鸣?您也许会说:是啊,我只看到城市闪烁的霓虹灯,却寻不到星星的踪迹;您也许会说:是啊,我儿时的那一方秀水已干涸,我梦中的青山已荒芜,我见不到鸟儿成群地飞过天空,只能偶尔听到它们孤单凄历的鸣声。

  地球妈妈说:“现在小河变得臭气熏天,树木被人类乱砍滥伐。树木都变成了一幢幢房子、一艘艘船、一张张纸、一支支铅笔······树木都快被砍光了,快要变成荒无人烟的沙漠了!但是这样,人类还是在不停地砍树。以前,我在整个宇宙里有着“最美星球”的荣誉称号,我为此而感到骄傲。可是现在呢?我变得肮脏不堪,遍体鳞伤,全身都在流“血”。而这个美丽的称号也以被其他的星球夺取了。而且近几年来,地球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碧绿的青山被挖掘了,美丽的大草原成了荒漠,清澈的小河变成了臭水沟。树林少了,青山秃了,草原荒了,河水黑了,人们生存的环境变坏了,呼吸的空气变差了……因此,人类的疾病也多了。”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设计师,画出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欢快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碧绿的大海一望无际,鱼儿在水中畅游,不知有多么高兴。陆地上树木成林,绿草成荫,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们在里面生活。让地球变得更美丽,更温馨!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最后,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

  我要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要行动起来,保护河流,不要把废水排进河里。要把垃圾放到指定的位置。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空气,让山变得更绿,水变得更清,让祖国变得更加美好!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2

  新*成立70年来,我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总结70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创新成果与探索经验,对新时代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美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制度创新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不断推进理论和制度创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理论创新方面。

  第一,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党的*以来,面对人们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第二,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三,用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第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树立生态全球观。**在党的*报告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观照世界未来,形成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制度创新方面。

  第一,推进生态环保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建生态环境部,突出责任、提高效率。

  第二,创新领导干部责任机制。建立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问责和追责机制,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首次明确了25种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追责情形。

  第三,全面推行河长制。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压实了各级党委*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第四,破除唯GDP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体系。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被纳入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中,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

  牢牢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经验

  一是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每一阶段取得的任何积极成效都离不开*的坚强领导。无论是对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研判、生态文明相关战略的制定实施,还是生态文明法制化和制度化的出台,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党的领导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首先,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理念,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人民群众切身需求的积极回应。其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再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让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和生态意识,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立足点。

  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来看,每一阶段的举措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建国初期,我国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主要以治理水患、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问题凸显,因此在1983年,*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党的*以来,我国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在我国生态文明70年的建设历程中,法律法规不仅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也对人的行为起到了规范约束作用。长期以来,虽然*、企业、市场主体以及民众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我国的环境治理水*在不断提升,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环境监督不够严、处罚较轻,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少沟通配合等现象。因此,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3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幸福的年代,但环境问题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日渐加重,天空不再湛蓝,河水也不再清澈,空气污染指数也在持续上升……

  我国现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种: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些个问题中,大气污染是*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2011年*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规定的标准。*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从这些信息看来,*的大气环境质量十分让人担忧。

  *也是一个十分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均水*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

  面对这些个问题,我们应该要如何处理?

  ①我们可以多多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净化新鲜空气;

  ②我们要不随地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

  ③我们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

  ④我们不能够乱砍滥伐;

  ⑤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自备购物袋,筷子等;

  ⑥我们不能够随意猎杀野生动物,而要保护野生动物;

  ⑦我们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

  ⑧我们尽量用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来代替开私家车。

  我们只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环境问题就一定会有所改善,我们的环境也就会越来越好。所以,让我们一起爱护环境,守护绿水蓝天!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4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近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权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近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近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5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

  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

  “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

  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1)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5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1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2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3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思想,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4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的深入学习,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5

  我国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但真正能穿越历史的就只有生态文明了。

  如今,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进行全面的开展。从原来的四体变成了现在的五体:“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而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是最重要,这不就又给予我们更深的忠告。

  生态文明是一种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成果。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让我们尊重和爱护自然,进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活动。让自然远离破坏,远离威胁。曾经有人说过:“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为最大快乐,是人类追求的志趣。”对待自然就应该公*,友好。

  与生态相联系的就是文明,现在,人类对文明的了解有很多,文明从远古到现在一共有三个阶段:

  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时代;

  二、农业文明,有大量农耕技术;

  三、工业文明,也就是现在,利用资源生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可是,文明讲究的是节约能源,生态讲究的是保护坏境,对于人类社会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局部的资源已经接近尾声,一些不再生资源也可能将消失在地球上,仅仅是局部受破坏,但也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地球上的沙漠化越来越广泛,植物越来越少。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全球气候变暖,天然气。石油。煤矿物质等资源急速枯竭,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们应该尽量少开发,多循环;要节约,少浪费,用生态理性代经济理性,建设制度,制定标准。一棵树好栽,一片森林却难养,我们要同舟共济建立小康社会,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资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后悔,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等到那个时候,河水干涸,树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们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远,就得从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护环境。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可大可小,可远可近,都取决于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能比现在久几千几万倍,不让人类变成下个灭绝的生物!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2)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建设心得体会5篇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建设心得体会1

  这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我们是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在采访了校内同学,留学生和老师,在问卷中涵盖个人关于环保节约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常识,了解到大家对这一热点的理解和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获益匪浅,我们知道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建设心得体会2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建设心得体会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笔者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人问“21世纪什么最贵?”电影桥段中答案是“人才”。我想大家对这并不陌生。人才确实重要,但是一直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打的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国家乃至这个地球,发展中带来的负面效应,资源、能源、环境这些越来越阻碍我们进步的步伐,不,应该是我们前进的步伐严重影响了环境、自然的规律,资源的锐减,能源的紧缺,环境的破坏,自然规律的更张,这一些都亟待我们去解决。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始终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是未来国家乃至全球共同的建设目标,因为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

  我们“真爱自然,保护生态”。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保护好各种资源,珍惜资源。要科学发展,科学利用,集约高效利用。二是合理规划、调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开发与治理并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提高各方面资源开发能力。开发新能源,才能永不落后,细水长流,同时要综合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等。

  笔者认为无论是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还是调整产业布局、机构,最后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建设心得体会4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的深入学习,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建设心得体会5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3)

——建设生态文明心得体会

建设生态文明心得体会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4)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菁选8篇)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1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家,华夏,一个强大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历史推进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每个中华儿女都会为这个伟大的民族感到自豪。

  是什么让你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梦想,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汇聚的中国梦,汇集的生生不息美丽的中国梦……中国,是大自然的杰作,那大好江山,迷住了我们,迷住了我。当我们随父母一起踏足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领略美好风光,我们无不为之陶醉、激动和赞扬……

  中国的美不仅仅是秀丽的风景,更涌现出体现中国人民善良心灵和崇高良知的美丽中国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有孝顺父母的,更有舍己救人的,为国捐躯的……他们是活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就是最美的中国人,是我们中国的点亮人类心灵的另一道闪亮的风景线。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应当自觉提高文化素质,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并提升精神境界,为建设美丽中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家乡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如今的武岭公园,春天百花齐放,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金黄灿灿,冬天白雪皑皑,男女老少都喜欢在这里休闲散步、莺歌燕舞,成为人们心中的“御花园”。远望去,俨然一幅溪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缩图。

  而正在修建中的银凤广场又将给我们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相信这又将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生活在美丽的中国的人们,都会有一个个美丽的中国梦。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在我的心理,医生是一个纯洁、高尚的职业,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危及生命。而医生总是用他们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挽救一条条生命,给更多的家庭送去*安和幸福!而我就希望成为这样的医者,用一颗热忱的心,一双灵巧的手救助、医治需要帮助的人们,让所有的病人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让所有的病魔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就犹如仙人之手,玉手轻弹,普降甘露,驱逐病痛,幸福人间!让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健康快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正在为这个梦想努力着,正在放飞着我的梦想。而当前我就需要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个梦想。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就是这样做的。我相信梦想和汗水是连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用梦想点亮成功,开启我最纯真的童年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2

  祖国大地哺育着我们。我们在这儿世世代代生长、繁衍,建设着我们美好的家园。

  现如今环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长于繁衍;关系到人类文明的未来……可是,我们大家又有谁去关心这个问题呢?大家一味的认为我们美好的家园就是绿色的,给人一种清新、安静的状态。对,可谁又会想到现在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若是你沿着河边散步,一阵微风轻轻吹来,阵阵恶臭顿时向你扑面而来。若你向水中望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杂烩呀!看!水面上飘着垃圾袋、饮料瓶……水中的鱼都被熏的露出了白肚皮。谈到这儿,就没人会设想一下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会如何?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地球会如何?趁现在还来得及,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它关系到人们未来的生存危机!

  现如今科技发达,经济市场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夜之间爆发。国家的许多资源被众多企业们不是破坏了就是浪费了。我国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部分也需要以进口作为补充。许多河流湖泊也被工厂所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导致周边的人无法饮用!

  这些问题在人们眼中已是十分严重,可现在有一个最严重、最值得令人们谈讨的问题——雾霾。

  幸福的生活已经起航。如今家家户户基本上有了小汽车,无论是出门游玩还是上班,走到哪儿都离不开车。再加上工业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放于大气中,二者一结合,严重的污染了空气中的环境,使雾霾的严重性再一次加深……资源的破坏,河流的污染,雾霾的加重,祖*亲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了。为了祖*亲,应该努力的改变这一切,使这一切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焕发活力。空气是心脏的动力,也是我们的呼吸机,我们都为了心脏的动力都应该去保护空气,不要让它蒙上一层灰色的面纱。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哺育我们中华儿女的乳汁,保护生命的源泉,不要让清澈的河流不再流动……

  我要让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清,树变得更绿,空气变得更清新,阳光变得更灿烂,大地变得更生机……一切都是缤纷的世界!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好家园,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保护生态资源,使地球母亲恢复它原本的样貌!努力创建美丽中国,美好家园!为了祖国的明天,不懈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3

  1.有些人不知道花草树木的重要性,而到处乱砍滥伐,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坏境。再加上树木有加固泥土,防风防沙的作用。他们这样的举动不仅危害了国家,还危害了他们自己与他人的性命。

  2.有些人不知道生物的.重要性,而到处猎杀贩卖一些即将灭绝的动物,这样一来不仅对他们没有好处,还促使了一些物种的灭绝。

  3.有些人不知道爱护环境的重要,总是乱扔垃圾,还破坏一些公共物品。

  而我们这些青少年则更应该为了国家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多贡献一份力量。但光靠我们也是不行的,这需要全社会人的支持:

  1.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有效控制开发强度,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宜居住、生态空间青山绿水。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在我国实施城镇化进程和机遇中切实将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格限制填海造地,杜绝海洋污染,珍惜国家蓝色国土。

  2.必须全面厉行资源节约。要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集约利用资源,大幅度降低能源、水资源和土地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能源效益最大化。

  3.必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深化颗粒污染防治,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和河流、地下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保证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要专项组织对京津冀严重雾霾空气污染、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污染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攻关治理。

  4.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加快完善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格生态文明考核评价。要总结和推广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将绿色GDP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一起努力,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定能圆满成功。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4

  山青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并且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和健康,甚至在将来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来自于工业的排放,废气、废水和废弃物日益增加。不堪重负的地球在哭泣。地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一旦无药可救了,我们将如何生存?拯救地球就等于拯救我们自己呀!

  面对这样严重的环境污染现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紧迫感,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倡导绿色文明。绿色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它体现着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也体现着人类的进步以及与大自然和和谐共处。绿色文明包括绿色生产、生活、工作和消费方式,其本质是一种社会需求。

  我们不仅要自己爱护环境,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周围的人们,让所有的人都来追求绿色文明,让我们居住的环境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阳光更灿烂。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5

  当我读完《美丽中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时,我的心真是久久不能*静下来。

  为什么呢?因为,我看见了一个宁静又优美的公园,可是没过多少天,这个秀丽的公园却变成了一个肮脏的公园,湖水又黑又臭,小草都被人们踩的枯死了,还有亭子,满是垃圾。还有水资源污染、食物链被破坏,我们看到了白鳍豚发出无助的呼唤和眼角涌出绝望的“泪水”,几年前地球上最后一头白鳍豚在孤独中离我们远去。

  环境的污染,让天空在呼号、森林在颤抖、动物在咆哮、海洋在呜咽,我们的地球妈妈受伤了,伤痕累累,而且还在加重,伤害她的不是其它,却是我们人类自己,曾经的地球妈妈是那么的美丽,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也被子孙们装扮的美丽优雅、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这唯一的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拯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靠你、靠我、靠他。让我们共同努力,更加自觉的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让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心更美,真正的让我们的祖国成为美丽又富裕的美丽中国!

  为了我们的地球妈妈,让我们争做环境志愿者吧!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6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生态*衡破坏等等,使地球陷入重重危机 ……

  但是,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在我们身边,有好多一直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力量的人,他们一直坚持着,努力着,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和他们相比,我觉得很惭愧,自己做的太少太少了。 我多么想成为一位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家啊!

  人们过多的砍伐树木,让绿色从地球上一点一点消失,我要培育一种树的种子,这个种子容易生根发芽,适合各种土质,生长速度快,最神奇的是当它长大以后,它的种子就会随风飘向四周,落土生根,过不了多久,就可以长成一片树林了。 我多么想成为一位发明家啊!现今,电池污染非常严重,我要发明一种电池,它是由太阳能充电的,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采用的材料是可降解的,经济耐用,可循环使用,无污染。我还想发明一种像小鸟一样会飞的投影仪,它通过太阳能充电,可以存储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片,投放在旅游景点等人多的场合,时时刻刻提醒人们保护环境…… 梦想,要靠实际行动来实现。

  现阶段,我们需要付诸行动,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1、低碳出行。出门最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爸爸妈妈尽量不开车,远的地方可以做公交车;2、保护环境。买东西用环保袋,不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减少森林砍伐,对垃圾进行分类;3、节约能源。随时关水龙头,节约用水,一水多用,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4、爱护动植物,和动物做朋友,多植树……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每个人有责任也有义务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来爱护我们的地球,勇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7

  1.有些人不知道花草树木的重要性,而到处乱砍滥伐,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坏境。再加上树木有加固泥土,防风防沙的作用。他们这样的举动不仅危害了国家,还危害了他们自己与他人的性命。

  2.有些人不知道生物的.重要性,而到处猎杀贩卖一些即将灭绝的动物,这样一来不仅对他们没有好处,还促使了一些物种的灭绝。

  3.有些人不知道爱护环境的重要,总是乱扔垃圾,还破坏一些公共物品。

  而我们这些青少年则更应该为了国家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多贡献一份力量。但光靠我们也是不行的,这需要全社会人的支持:

  1.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有效控制开发强度,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适宜居住、生态空间青山绿水。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要在我国实施城镇化进程和机遇中切实将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严格限制填海造地,杜绝海洋污染,珍惜国家蓝色国土。

  2.必须全面厉行资源节约。要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集约利用资源,大幅度降低能源、水资源和土地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加强节能降耗,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能源效益最大化。

  3.必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深化颗粒污染防治,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和河流、地下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保证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要专项组织对京津冀严重雾霾空气污染、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污染等突出问题的综合攻关治理。

  4.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加快完善生态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制修订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要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严格生态文明考核评价。要总结和推广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将绿色GDP作为首要的考核指标。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一起努力,美丽*的生态文明建设定能圆满成功。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8

  当我读完《美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时,我的心真是久久不能*静下来。

  为什么呢?因为,我看见了一个宁静又优美的公园,可是没过多少天,这个秀丽的公园却变成了一个肮脏的公园,湖水又黑又臭,小草都被人们踩的枯死了,还有亭子,满是垃圾。还有水资源污染、食物链被破坏,我们看到了白鳍豚发出无助的呼唤和眼角涌出绝望的“泪水”,几年前地球上最后一头白鳍豚在孤独中离我们远去。

  环境的污染,让天空在呼号、森林在颤抖、动物在咆哮、海洋在呜咽,我们的地球妈妈受伤了,伤痕累累,而且还在加重,伤害她的不是其它,却是我们人类自己,曾经的地球妈妈是那么的美丽,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也被子孙们装扮的美丽优雅、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这唯一的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拯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美丽*,靠你、靠我、靠他。让我们共同努力,更加自觉的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让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心更美,真正的让我们的祖国成为美丽又富裕的美丽*!

  为了我们的地球妈妈,让我们争做环境志愿者吧!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5)

——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菁选3篇)

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大大小小数不尽的梦;一个想要发展壮大的国家,也会有一步步前进道路上的发展梦。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有一个全民族共同奋斗的梦想,*梦便是那个承载了亿万*人希望与梦想的大梦。

  *梦,我的梦,大家的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神舟飞船在太空中翱翔,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升天,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位居世界第一,蛟龙号潜水器为我国的深海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已经一步步迈向了世界强国的队伍,与世界的联系愈来愈密切。

  *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绿色的*梦,推进生态文明,促进和谐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吧。人们是时候清醒了。当你们为了图一时的利益建起一座浓烟滚滚的工厂时,当你们把大量有害垃圾深深地埋入泥土时,当你们把一座座冰冷的钢筋混泥土建筑物接连拔地而起时......是否会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的子孙和动物将无处呼吸,一只只动物因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一个塑料袋窒息,人们突然发现世界上已无地可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绿色的*梦,就是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梦。

  但*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大地的皮肤变得伤痕累累,她的皮肤露出一片片干枯的皱纹,她秀丽的头发——森林,被连根拔起。湛蓝的天空一去不复返,反倒是那个“丑陋”的洞张着血盆大口,仿佛要吞并一切......*的生态建设,迫在眉睫。

  建设美好*梦,是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去践行的,如果我们今日只是原地畅谈美好的*梦,浑浑噩噩的度过每天的日子,我们迟早会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淘汰。要想让人民过上富足美好的日子,要想实现我们富强民主的*梦,就要去拼搏,去努力,为建设美好*梦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2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

  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3

  我国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但真正能穿越历史的就只有生态文明了。

  如今,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进行全面的开展。从原来的四体变成了现在的五体:“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而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是最重要,这不就又给予我们更深的忠告。

  生态文明是一种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成果。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让我们尊重和爱护自然,进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活动。让自然远离破坏,远离威胁。曾经有人说过:“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为最大快乐,是人类追求的志趣。”对待自然就应该公*,友好。

  与生态相联系的就是文明,现在,人类对文明的了解有很多,文明从远古到现在一共有三个阶段

  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时代;

  二、农业文明,有大量农耕技术;

  三、工业文明,也就是现在,利用资源生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可是,文明讲究的是节约能源,生态讲究的是保护坏境,对于人类社会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局部的资源已经接近尾声,一些不再生资源也可能将消失在地球上,仅仅是局部受破坏,但也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地球上的沙漠化越来越广泛,植物越来越少。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全球气候变暖,天然气。石油。煤矿物质等资源急速枯竭,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们应该尽量少开发,多循环;要节约,少浪费,用生态理性代经济理性,建设制度,制定标准。一棵树好栽,一片森林却难养,我们要同舟共济建立小康社会,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资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后悔,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等到那个时候,河水干涸,树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们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远,就得从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护环境。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可大可小,可远可近,都取决于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能比现在久几千几万倍,不让人类变成下个灭绝的生物!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菁选5篇)(扩展6)

——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菁选3篇)

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秦岭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认真学习落实**对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的重要批示,全面执行新修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格控制建设开发,严厉查处乱砍乱伐、私采滥挖、违规搭建等行为,同时搞好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保护工作,真正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秦岭保护为重点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要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切实做好秦岭、桥山等山体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渭河、汉丹江等重点江河治理,强力推进铁腕治霾,进一步提升生态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加快美丽陕西建设步伐。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着力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从秦岭北麓的违规别墅,到洞庭湖畔的超级矮围;从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到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之所以常常演化为顽瘴痼疾,就在于山水草木、林田湖海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总想着赚快钱,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那就是在为短期利益透支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换句话讲,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更远的将来,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不是非此即彼、二选其一,而是一枚硬币不可切割的两面。同样是秦岭北麓,在浅山区有一座天留村,曾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然而一度发展滞后。近年来,当地大力开发天留景区,打造森林公园、薰衣草园、农家休闲体验园,打响了“山水桥南,天然氧吧”的名号,当地人说,“没想到金钥匙就藏在山上的林子里、溪流中”。这说明,要把生态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思路,还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只要肯下心思、善找门路,就能搭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避免走牺牲环境的老路,蹚出兼顾生态与发展的新路。

  于山水之间发现新的出路并不难,难就难在斩断陈旧发展模式的利益链条,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在实处。近年来,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报告中,“主体责任”“政治责任”成为高频词。党的*以来,从“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河长制、湖长制的建立和完善,压实主体责任、悬起追责利剑,成为推动地方践行环保政策的有效制度保障。去年7月,中央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严厉追责,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也为各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敲响警钟。

  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因个体破坏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消极后果,会被社会中的每个人所分担,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正因如此,无论是一个地方还是某家企业,都不应该抱有“收益是我的,污染大家担”的侥幸想法,也不应该产生“让别人保护,自己坐享其成”的搭便车心理。正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真正把环境保护当成全局的事来办,并承担起自己在全局中的那一份责任,才能用每个地方的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珍稀动植物保护,着力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守护好秦岭这一“生物基因库”。

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2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居住在秦岭山脉的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父亲山”。

  秦岭生态资源的保护影响着西安市、陕南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等诸多问题。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生存权。《人类环境宣言》曾宣布:“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的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环境的庄严责任”。 生活在秦岭山中的我们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建设好秦岭生态环境。这是为我国西部生态*衡,为西安市、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后辈拥有青山绿水家园的重要保证。

  然而,秦岭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被人为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保护工作艰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消耗资源,对秦岭水源涵养林带来严重威胁。

  一是深山区群众偷伐林木生产香菇、木耳和木炭,开荒、陡坡耕垦等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偷伐及陡坡地耕垦,严重破环森林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就秦岭北麓而言,由于长期的采伐作业,现有森林绝大多数为次生林,*均每公顷蓄量为61.6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水*的(每公顷114立方米)54%,近、成、过熟林占22%,且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偏远山区;

  二是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消耗,对秦岭水源涵养林带来的严重威胁。例如:仅黑河流域,就烧柴而言,每年可消耗7.5万立方米立木蓄积,林农发展培植业每年可消耗森林储积6000立方米以上,加之人畜污染,水源涵养林受到严重威胁。

  (二)利益驱动,一些企业或个人违规进山开采矿石,河道采砂、淘金。

  一是一些企业或个人在审批手续未完善或无手续的情况下,进山开采矿石,侵占林地,乱采乱伐,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无法复原的破坏;

  二是一些淘金人在自认为含金量丰富的河道,连夜赶工,悄挖洗金,流串作业。一些项目建设中,承包方不按《条例》规定或非法挖河取沙,不顾及对土地及河床的危害。以上两者不仅毁坏了大量的土地,让被毁坏的土地上千年无法自然恢复。更严重的是,毁坏了成千上万年自然形成的河床,一方面破坏河床下的蓄水层,导致地表河水大量渗漏到地下,造成河水干涸,江河断流;另一方面一到汛期,河道不能正常行洪,河堤不能保护沿岸,造成大片沿河田地被洪水淹没和长期浸泡,给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灾害。秦岭山脉北部是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南部是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久而久之,秦岭山脉河体的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三)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造成生态破坏。随着西汉高速、西康高速的相继通行,秦岭北麓与西安之间的距离缩短。秦岭北麓的违建别墅开始出现且屡禁不止。一些当地农民将旧宅拆除,修建别墅租给外来人员;一些人在秦岭北麓私建上百套别墅,破坏山体,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甚至削*山坡,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自2013年秦岭违规建高尔夫球场被曝光后,秦岭违建别墅也被相继曝光。2018年3月1日,陕西省再次颁布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其中第54条规定,严格控制在秦岭进行房地产开发。目前,在中央派驻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规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我县对涉及秦岭区域违法建筑和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正进行拉网式排查,并按时间节点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关*件加快清查整改中。

  作为秦岭山中基层一份子的我们,要时刻牢记,保护秦岭山区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权。今后我办全体党员干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做好一名“宣传员”。认真学习宣传*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历次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市县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落实在日常业务工作中,落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利用好主题党日活动,进村(社区)、企业进行生态环境文明宣传、志愿卫生清洁行动等。通过入户走访、院落会议、村组织生活等方式,大力宣传保护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号召包扶村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为自我生存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大力宣传移民搬迁,保护好身边的林地、河道。

  一是大力宣传生态移民搬迁,实施好包扶村的移民搬迁工作,尽力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好搬迁后的生产、收入等问题,让百姓搬的舒适,住的`踏实。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林地。严禁闲杂人员无序进入林区;退耕还林25度以上坡耕地;提倡使用新能源生产生活,严罚乱砍乱伐。

  三是保持河道生态环境卫生。不乱采乱倒,保持河道正常水流;不乱往河道倾倒垃圾,发挥好公益岗作用,保持河道环境卫生;不往河道撒药毒鱼,破坏河体生物生存环境;四是严禁违规开采矿石、挖沙、淘金,号召群众发现可疑人事及时上报组织。

  (三)认真对照检查,做好秦岭北麓违规违建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

  对标“五查五看”,认真对照检查,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上是否同*保持高度一致,是否存在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方面一套、背后一套,当两面派、做两面人问题;看是否存在“慵懒散慢虚”,是否有秦岭地区违规建筑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不落实、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等。

  我办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对照检查,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9月中旬前围绕秦岭生态环保问题,每人撰写一篇主题突出,思想深刻的心得体会;

  二是在8月底前全体党员观看一次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片;

  三是在9月25日之前开展一次“秦岭生态环保志愿行”公益活动,进村(社区)、企业进行一次生态环境文明宣传、开展志愿卫生清洁行动;

  四是我支部召开一次秦岭生态保护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会上交流心得体会,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全面梳理和整改问题。

  今天的党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牢记:“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权。”在*时工作中,做好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及宣传员。请大家按照党课要求,认真完成本次党课的课后作业,贯彻落实到位。

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3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因为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形成“死亡带”。为了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该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五、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在报纸电视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造纸厂污染环境的报道。大量的污水把水体变得又黑又臭,鱼虾绝迹,*农田减产或绝收。生产纸张大部分以木材为原料,而木材的来源森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之肺”,同时造纸还要污染环境,所以节约纸张就等于保护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在我们每天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留心一下准备扔掉的废纸,也许反面还能用。即使是没有空白的废纸也不要随便扔进垃圾桶。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好纸,减少35%的水污染,节省—半以上的造纸能源。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很低,每年都要进口废纸,仅1996年就进口了137万吨。我们可以把学校和家中的旧报纸、旧课本、废纸片等集中起来,送往废品收购站。在购买纸张时选择再生纸,用实际行动支持废纸的循环利用。

  六、少吃口香糖

  香糖作为一种休闲食品,香糖固然有很多可爱之处,但是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香糖的名气却开始臭了。原因很简单:口香糖入口时爽口,“出口”时却只会让人恶心。更要命的是,口香糖吐在地上后形成的残迹难以清除、难以降解,给环卫工作添了很多麻烦。口香糖残迹就像一摊摊鸡屎,搞不好还会粘在人的鞋上。为了防止让口香糖残迹败坏形象,国外—些城市近年来开始制定法规,禁止人们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比如在新加坡,胆敢在公共场合吃口香糖的人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虽然现在*还没有对口香糖消费采取什么限制措施,但任何一个关心环保的人都应该对口香糖说“不”,至少在吃口香糖时不要出口成“脏”。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文明建设 生态 对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菁选五篇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1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100字